
八分公司赵县职教园区项目部自9月23日开展“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倒计时”活动以来,创新实施闭环管理,通过可视化警示与三级联动管控,显著提升了现场安全管理水平,为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营造氛围,让安全“入人心”
项目部着力将“百日安全”目标转化为直观可感的“时间提醒”,在施工现场的醒目位置专门设置了“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”活动倒计时牌。自9月23日活动正式启动以来,项目部安排专人每日及时更新倒计时牌上的日期与剩余天数——从活动伊始显示的“距12月31日还有100天”,到10月27日更新为“剩余65天”,屏幕上不断递减的数字,让原本抽象的“安全倒计时”概念变得具体可触,时刻提醒着大家绷紧安全弦、守好安全关。
每日上下班途中,施工人员从倒计时牌前经过时,总会不自觉地驻足片刻。那不断递减的数字,宛如一位沉默的监督员,见证大家日复一日的努力。正如钢筋班组一位工人所说:“倒计时的数字越减越少,咱的安全责任心得越攒越足,咱多一分细致,安全就多一分保障。”这种可视化的警示方式,时刻敲响安全警钟,让大家在每一次作业中都自觉绷紧安全这根弦,把安全要求落到实处。
筑牢防线,让安全“管得住”
针对园区项目中主体施工与设备安装同步推进、现场人员密集且安全风险点分散的特点,项目部精准施策,专门建立“每日交底+每周排查+每月演练”的三级联动安全管理机制,通过环环相扣的管控举措,实现对项目施工全流程、各环节的安全管理全覆盖,为项目平稳推进筑牢安全防线。
每日班前交底,精准“讲”风险。每天开工前,各班组长会结合当日具体作业内容及风险点,开展15分钟的上岗前安全交底。在进行高处支模作业时,着重强调“必须系好双钩安全带,仔细检查脚手板固定情况”;在进行临时用电接线作业时,明确要求“先断电再操作,验电合格后再使用”……通过这种针对性的交底,确保工人带着清晰的风险认知上岗,熟练掌握防范措施后再开展作业,既有效提升了工人的安全意识,也让安全交底真正落到实处,避免流于形式。
每周隐患排查,全面“清”风险。每周,由项目经理牵头带队,联合安全员、工长组成专项排查小组,对项目现场的临边防护、临时用电、机械设备运行等关键环节开展“拉网式”全面检查。针对园区项目人员密集的作业区域,排查重点集中在疏散通道是否保持畅通、消防器材是否完好有效、警示标识是否清晰醒目;对于塔吊、施工电梯等大型机械设备,逐一细致检查限位装置是否灵敏、制动系统是否可靠、钢丝绳磨损程度是否在安全范围内。一旦发现安全隐患,当场建立“问题台账”,明确整改责任人、整改完成时限及验收标准,严格实行“整改完成一项、验收销号一项”的闭环管理模式。这种系统化的排查与整改机制,有效提高了隐患排查治理的效率和质量,为项目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。
每月应急演练,实战“强”能力。每月月底,项目部会结合当前施工进度与季节特点,精心组织安全员、工长和工人进行安全技能培训与应急演练活动。演练正式开始前,先通过理论培训让参与人员掌握应急处置的基本原理、流程与关键要点;随后转入现场实操环节,让大家亲身参与应急救援的全流程。不少初次体验应急救援的工人反馈:“经过理论培训加现场实操后,我们的安全意识和应对事故的实际能力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,现在面对突发情况心里更有底了。”这种“理论+实战”的演练模式,切实增强了工人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,为工地安全生产筑牢了坚实防线。
凝聚智慧,让安全“守得牢”
项目部在抓好“当下安全”管控的同时,更注重推动安全管理经验的沉淀与复用,通过多维度举措将零散的安全实践转化为可复制、可推广的系统成果。一方面,充分利用施工现场宣传栏、项目工作群等线上线下渠道,分享“班前交底核心要点”“隐患排查典型案例解析”“应急演练实操技巧指南”等实用安全知识,打破班组间的信息壁垒,让各作业团队能相互学习借鉴优秀做法,共同提升安全管理水平;另一方面,积极鼓励各作业班组总结日常工作中探索出的“安全小妙招”,比如电工班组结合实操经验整理的“临时用电检查口诀”,语言简洁易记且覆盖关键检查项,极大提升了用电检查效率。这些源于一线、贴合实际的安全创新方法,经项目部专业筛选与优化后在全场推广应用,不仅让安全管理更接地气、更具实效,也让工程安全防线变得更加坚实稳固。
下一步,赵县职教园区项目部将持续巩固“百日安全生产无事故倒计时”活动成效,继续深化“闭环管理”,针对冬季施工期间可能出现的防冻、防滑、防火等新风险,提前完善专项应急预案与针对性管控措施,同时以更严标准、更实举措,为安全高效完成园区建设任务持续奋斗。(李哲、郑煜凯)